歡迎光臨合肥家教網,您是第 5712810 位訪問者!

合肥富婆花8萬元人民幣從奧地利請外教

更新時間:2015-04-17 22:48:32點擊次數:1432次字號:T|T

為了讓孩子學英語,花了八萬多元,從奧地利請了一名19歲的當地女學生來到合肥,寄宿在自己家里。在為孩子創造了英語學習氛圍的同時,女學生也獲得了體驗中國文化和學習漢語的機會。日前 ,一名從北京來到高新區生活的女主婦,將流行歐美的互惠生模式也帶到了合肥。

通過中介,找到一名洋老師
 
  將互惠生帶到合肥的是居住在高新區的北京人曾靖云。由于丈夫工作調動,她和雙胞胎兒子一起來到了合肥。“為了給他們創造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我想起了在北京了解過的互惠生,找到了北京的中介組織,后來就跟Ronya對上眼了。”

Ronya今年19歲,是土生土長的奧地利人。中學時代,她就喜歡各國文化和語言,在當地國際學校里學習了英語、西班牙語等,還學了一點兒中文。“我喜歡中國,美食、古老的城墻、漢語的四個聲調,都讓我著迷。”

為什么讓一個奧地利人(母語為德語)來教英語呢?曾靖云說,簽約前曾多次溝通,知道Ronya的英文水平很好,“她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自己也曾有個學習的過程,有自己的經驗,也可以給孩子講講其它語言。”

漸漸熟識,孩子英語有進步

Ronya來到合肥已經三個星期了,她已經完全愛上了中國菜。“我喜歡西紅柿炒蛋,喜歡綠茶,喜歡幾乎所有的食物。”當然,日常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每天下午一點鐘左右,她就開始與兩個5歲多的小朋友一起玩。“打撲克,玩拼圖,一起看書等等。”由于Ronya的中文剛剛起步,與孩子們之間的交流都是靠英語。

曾靖云一直鼓勵Ronya跟孩子們說英語,哪怕孩子聽不懂,“可以用手勢,反正不能用中文,否則就沒有語言環境了。”曾靖云說,開始的一個星期,孩子們跟洋姐姐不熟,加上語言的問題,不算很熱乎,“現在就不同了,彼此已經很熟了,孩子們打撲克時也基本全用英語,有時候跟我們說話都是英語,連帶我的英語也突飛猛進了。”

遵從慣例,生活中也有碰撞

按照國際上的慣例,互惠生是家庭的一員,不是傭工。所以,曾靖云非常尊重Ronya的生活習慣。“她有獨立的房間,沒有她的允許,小孩也不能進去。”按照協議,晚上九點半后Ronya就不再帶孩子,“如果孩子還要跟她玩,我會盡量勸阻,讓Ronya做自己的事情。”

正是這樣對等地位的生活,也讓雙方產生了一點兒文化上的碰撞。“Ronya特別在乎空氣質量,每天都要看空氣污染指數。有時我們感覺還好,她卻不戴口罩不出去。”曾靖云笑著說,自己老公看了,心里都嘀咕,“這不是空氣挺好的嗎,哪有這么多事。”

在北京從事多年互惠生交流服務的谷雨告訴記者,這種文化碰撞很常見,“去年徐帆拍的電影《洋妞到我家》,就是講這個的。” 而現在最讓這個奧地利女孩煩心的是,合肥的互惠生太少,她找不到自己的圈子玩。

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 項磊/文 王從啟/圖

相關鏈接

何為互惠生?

互惠生(Au Pair):源于法語中“平等、互惠”的含義,在歐洲已有近百年歷史。一般是指18到20多歲的年輕人,為學習某種語言或體驗他國文化,寄宿在一個東道主家庭,同時為該家庭做一些簡單家務,包括照顧小孩。東道主家庭則為其提供免費食宿,每月還會給其零花錢,將其視為家庭成員之一。

在合肥啥情況?

谷雨表示,大陸向國外輸送互惠生,已有超過十年歷史,而吸引外國學生來到中國家庭,則是近五年才出現的新事物,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慢 慢向其他城市擴散,此前合肥尚未聽說過。其同時表示,合肥作為新興的城市,目前已經出臺政策要打造國際化都市,未來專門挑合肥家庭體驗中國文化的外國年輕人將會越來越多。

(編輯:hefeiedu)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屏县| 龙井市| 新田县| 德兴市| 沙坪坝区| 温宿县| 金华市| 托里县| 乌拉特前旗| 扶风县| 闽清县| 临沂市| 新宾| 囊谦县| 清河县| 卢湾区| 乐平市| 三门峡市| 邵阳市| 杭州市| 交城县| 库尔勒市| 西吉县| 平远县| 芦山县| 南城县| 大化| 双桥区| 黄浦区| 紫阳县| 湘乡市| 伊宁县| 衢州市| 资中县| 平顺县| 彭泽县| 茌平县| 乡城县| 文山县| 吉隆县| 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