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周恩來臨終前對鄧小平的秘密交待?
鄧小平第二次復出之后做的第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是代表中國政府出席聯合國第六屆特別會議,系統闡述了毛澤東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1974年3月20日,外交部就出席聯大特別會議代表團團長人選問題請示毛澤東。毛澤東主動提出由鄧小平來當團長,但要外交部不要說是他的意見。出席這次會議對擴大鄧小平的國際影響具有很大的作用,江青對此竭力反對,通過王海蓉和唐聞生,希望外交部撤回報告。江青一連給王、唐打了4次電話。
鄧小平在周恩來追悼會上致悼詞
周恩來知道后,和王洪文一起向毛澤東請示。
毛澤東表示,關于鄧小平出國的事,他是這個意見,如果政治局大家都不同意,那就算了。王洪文一聽
是毛澤東的意思,立即表示同意。但由于周恩來事先做了大量工作,所以在3月26日的政治局會議上,絕大多數成員都贊同由鄧小平率團出席聯大會議。
4月3日至5日,周恩來主持政治局會議,討論修改鄧小平在聯大特別會議上的主題發言。江青、張春橋、姚文元借口“有病”,不參加會議。根據會議討論的情況,周恩來與鄧小平聯名致信毛澤東,匯報發言稿討論修改情況。
4日,毛澤東作出批示:“好,贊同?!币钊涨宄浚芏鱽砹⒓崔D告鄧小平、喬冠華,并囑咐外交部將毛澤東的批件影印若干份,分送政治局委員傳閱后歸檔,以防止江青在這個問題上再制造事端。
4月6日代表團離京時,病情惡化而又通宵未眠的周恩來驅車前往首都機場,為鄧小平等人送行。4月10日,鄧小平不負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重托,在聯大第六屆特別會議上代表中國政府發言,全面闡述毛澤東關于“三個世界”的理論及中國政府對外政策,受到世界輿論的普遍關注。鄧小平也被外電稱作是“周恩來總理的親密同事”、“一向只對付最重大工作的第一流的老資格領導人”、周恩來總理的“最好的代理人”(《毛澤東傳(1949—1976)》,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
到1974年5月,周恩來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亟需動手術。但是許多事情又等待著他去處理。鄧小平對于周恩來的病情非常關心。他回國不久,周恩來要會見巴基斯坦總統布托時,鄧小平建議:遵照醫生的勸告,周總理參加今天的會談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先談主要問題。
從鄧小平參加聯合國的特別會議回國、又處理完手頭上的幾件重要事情后,周恩來才同意入院動手術。
周恩來積極支持由鄧小平接替他在國務院的工作在關于四屆人大的人事安排問題上,1974年10月,毛澤東在武漢提議由鄧小平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這是毛澤東經過反復考慮作出的重大的決定。
在周恩來病重的情況下,由鄧小平出任第一副總理,等于確定了接替周恩來主持國務院工作的人選。這是江青一伙無論如何不能答應的,本來“四人幫”是想讓張春橋擔任這一職務的,進而實現組閣。
一場斗爭不可避免。
“四人幫”向周恩來和鄧小平發難,借“風慶輪”事件向鄧小平發起攻擊,要求“批判修正主義路線”,“對交通部進行徹底檢查整頓”10月17日,江青等人在政治局會議上,繼續借“風慶輪”事件,有預謀地圍攻鄧小平,影射周恩來。
鄧小平同江青一伙進行了堅決的斗爭。當晚,江、王、張、姚4人陰謀策劃,決定派王洪文去長沙見毛澤東。
10月18日,王洪文飛往長沙,向毛澤東狀告鄧小平、周恩來、葉劍英、李先念等人,說:為“風慶輪”的事,江青和鄧小平在會上發生爭吵,吵得很厲害??磥磬囘€是搞過去“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的那一套。又說,鄧有那樣大的情緒,是與最近醞釀總參謀長人選一事有關。北京現在大有廬山會議的味道。周總理雖然有重病,但晝夜都忙著找人談話,去總理那里的有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他們來往這樣頻繁,是和四屆人大的人事安排有關。王洪文還向毛澤東吹捧江青、張春橋和姚文元。
毛澤東嚴肅地批評了王洪文:有意見當面談,這么搞不好,要跟小平同志搞好團結。并要王洪文回京后多找周恩來、葉劍英談談,警告他不要跟江青搞在一起,提醒他要注意江青。
根據周恩來的安排,10月20日,趕到長沙的鄧小平陪同毛澤東接見了瑞典首相哈特林。接見結束后,毛澤東與鄧小平進行了交談。毛澤東說:“我不大懂北京的事,聽說要開人大,我看不用那么急,要看總理的身體情況,看準備工作情況?!?/span>
鄧小平離開后,毛澤東要王海蓉、唐聞生將他的意見帶回北京:“總理還是我們的總理。如果他的身體還可以,由他和洪文同志一齊給各方商量,提出一個人事安排的名單。鄧小平做第一副總理兼總參謀長,這是葉劍英的意見。我贊成照他的意見辦,戰時有事,平時無事,掛個名。楊成武可以做副總長。王洪文來的時候沒有這么明確,再明確一下。委員長一二人再考慮。”
對于所謂“風慶輪”事件,毛澤東說:“風慶輪的問題本來是一件小事,而且先念等同志已在解決,但江青還這么鬧。”毛澤東的這一明確指示,制止了“四人幫”搶班奪權的陰謀。
1974年12月23日,身患重病的周恩來親飛長沙,當面向毛澤東匯報四屆人大籌備情況。同去的還有王洪文。毛澤東同周恩來、王洪文多次談話,明確地對王洪文說他們不要搞“四人幫”。“不要搞宗派”,還說江青有野心,要求江青等人作自我批評。
在談到鄧小平時,毛澤東給予了高度評價,強調“鄧小平政治思想強,人才難得”,并重申由鄧小平出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的建議,在周、王留長沙期間,由鄧小平在北京主持工作。
毛澤東還提出四屆人大后讓周恩來安心養病,國務院的工作讓鄧小平去頂;在開四屆人大之前先召開中共十屆二中全會。周恩來建議補鄧小平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或中共中央副主席時,毛澤東說,以 9月20日下午,周恩來做住院后的第四次手術。鄧小平、張春橋、李先念、汪東興和鄧穎超等在醫院手術室外守候。在生死難料的情況下,周恩來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給了老戰友鄧小平。
進入手術室前,躺在手術車上的周恩來示意停下,輕聲問:“小平同志來了嗎?”鄧小平立刻跨步靠近手術車。周恩來吃力地抽出手,緊握著鄧小平的手說:“你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強得多!” (《周恩來傳》,第四卷,中央文獻出版社)
5個小時的手術結束后,醫生發現,周恩來體內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無法醫治了。鄧小平內心極為悲痛,他此時只能指示醫療組,盡一切努力,“減少痛苦,延長生命”。
12月20日清晨7時,醫院醫護人員給鄧小平打來電話請示,說周總理要找羅青長談臺灣問題。鄧小平沉痛地說:“總理病成這個樣,他要找誰就找誰?!?2月28日午夜,醫療組對周恩來進行了搶救。
鄧小平被從睡夢中叫起,趕到305醫院,陪同鄧穎超一起守候在周恩來的病榻前。直到凌晨2時10分,看見周恩來從死亡的邊緣轉回來,方才離去。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不幸病逝。1月15日,鄧小平忍著心中的悲慟,代表中共中央在周恩來追悼大會上致悼詞,深切緬懷老戰友。鄧小平的女兒毛毛回憶:“周伯伯病逝后,父母親帶領我們全家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隆重的追悼會。當最后走到周伯伯的遺像前,我們每個人都禁不住失聲痛哭?!?/span>
雨中嵐山,鄧小平深情緬懷周恩來
正是周恩來竭力創造條件促成鄧小平的第二次復出,才為鄧小平在粉碎“四人幫”以后更輝煌的第三次復出奠定了基礎。周恩來去世后,鄧小平沒有忘記這位兄長般的戰友。1978年10月27日,在日本訪問的鄧小平來到京都嵐山。日本朋友用京都的名菜“懷石料理”招待鄧小平一行。在嵐亭樓閣上觀看雨中滿山紅葉、雨霧迷蒙嵐山,飲著甘美的綠茶,欣賞日本民間樂曲,賓主開懷暢敘,自然談到中日友好的奠基者周恩來。
周恩來在赴法勤工儉學前,為報考中國留日官費生,曾東渡日本,到過京都嵐山,寫下了《雨中嵐山》、《雨后嵐山》等幾首詩。在《雨中嵐山》里,周恩來寫道:“雨中二次游嵐山,兩岸蒼松,夾著幾株櫻。到盡處突見一山高,流出泉水綠如許,繞石照人。瀟瀟雨,霧蒙濃;一線陽光穿云出,愈見姣妍。 人間的萬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見 著一點光明,真愈覺姣妍?!?/span>
如今煙雨依舊,嵐山依舊,而物換星移,故人已去。周恩來所留下的,是他親自倡導卻沒來得及實現的四個現代化事業。所幸的是,他昔日留法時的忠實伙伴鄧小平堅定地接過了這一事業。鄧小平深有感觸地對日本朋友說:“雨中嵐山,別有風味,周總理寫的詩就是寫雨中嵐山。我很喜歡這個地方?!?/span>
鄧小平在亭謝間默默地眺望了一會兒,然后回頭對日本朋友說:“1919年,周恩來總理訪問這里的時候也是下雨。當時作的《雨中嵐山》這首詩,最近已在北京出版。” 日本朋友對此感到非常高興,為嵐山能通過周恩來這位偉人的詩篇而被中國人民所知曉深感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