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合肥家教網(wǎng),您是第 5717077 位訪問者!

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更新時間:2014-10-16 09:22:45點擊次數(shù):1685次字號:T|T

天底下每一個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渴望自己的兒女長大能夠成才。尤其在當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jīng)濟日見分明,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對子女的期望值更高。對家庭教育也更為重視。面對自己的孩子,許多家長在新形勢下轉(zhuǎn)變了教育觀念,改進了教育方法,在教兒育女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還有不少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陳舊,抱殘守缺,方法失當,盡管為孩子的成長牽腸掛肚,操碎了心,結果,事與愿違,甚至出現(xiàn)了追悔莫急的偏差與失誤。

孩子幼小的心靈,好比一張白紙,不同的家庭教育可以畫不同的圖畫,塑造孩子不同的品性,古今中外,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會教和不會教的父母。可見家長使用的方法是否妥當,直接影響著家庭教育的效果。

家庭是社會的一個個細胞,這一個個細胞各不相同;在這一個個不同的家庭中,家庭教育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成功家庭教育之路究竟在哪里?究竟該怎樣走?我認為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索實踐。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他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會將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東西"溶化"在正在發(fā)育的大腦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加以效仿。所以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每句話,每個舉動,每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平時,我們在馬路上、院落中、樓道里,見到吹胡子瞪眼、唾沫星子亂冒的"訓子"場面,并不少見。這些家長自以為""是為人之父的特權,更有甚者,還以拳打腳踢相伴。""的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除給孩子增加抵觸情緒外,別無所獲。"身教勝于言教" ""不是家長的特權,身教與言教并舉才是做家長的責任。所以,對小孩子來說,需要的不是批評家,而是榜樣。

在河南省的一個小山村,林氏三兄弟相繼成了博士研究生。他們來自農(nóng)民家庭,家境貧困。他們成功的秘訣在哪里呢?在于父母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林氏夫婦在3個兒子入學前和求學歷程中,用自己好學的行為來影響他們,兩代人每天挑燈共學的讀書氛圍一直延續(xù)到3個兒子都上大學。更為高明的是:他們當年那么窮困,卻長期訂閱文學雜志和傳習世界名著,使3個兒子不僅讀了數(shù)遍,還討論了數(shù)回;在他們一貧如洗的四壁上,貼滿了各種紙條,上面寫著做人的名言和警句等。3個兒子就是在這樣貧困,然而格調(diào)高尚的氛圍中長大了。這對他們的文化修養(yǎng)、人生感悟、人格升華,都產(chǎn)生了極其深刻深遠的影響。

林氏夫婦教子的感人之處,并非是培養(yǎng)出3個博士,而是其在貧困中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勤奮好學的精神。這種精神深深感染每一個兒子,鑄就了他們不缺不撓的性格,促進他們奮發(fā)向上,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學習潛能。

(編輯:hefeiedu)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山县| 麟游县| 徐闻县| 商洛市| 什邡市| 通辽市| 青海省| 安福县| 刚察县| 石台县| 松潘县| 临猗县| 平原县| 玉山县| 增城市| 林芝县| 贺兰县| 山西省| 清远市| 徐水县| 东光县| 彭水| 浦北县| 公安县| 三都| 仁怀市| 长沙县| 石景山区| 镇宁| 南漳县| 教育| 六枝特区| 五大连池市| 庆安县| 林芝县| 广灵县| 监利县| 扶风县| 观塘区| 桓仁| 永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