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偉大的25個教育法則(16-20)
十六、木桶定律:讓孩子全面地發展
每個人至少有九種智能,即語言、邏輯數理、音樂、身體、空間、人際關系、內省、自然觀察和存在。以此衡量,差生幾乎不存在。在管理學認為,只要不同的員工,沒有優秀與不優秀的員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與劣勢,而結果如何,在于是否發揮了自己的優勢,避開了自己的劣勢。木桶定律認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告訴我們,我們從事某一樣工作,總有自己在這項工作上的長處與短處,要提高自己在這項工作上的短處,工作就會更成功。(注:不是一個人的最短處,而是于某一項工作的最短處,所以,這并不是說,人要全能,而是注意知識拾配。)對于存在某類知識缺陷的人來說,能力的發揮總是受到瓶頸學科的制約。簡單來說,企業中摘研發的,如果不懂市場,自己的勞動成果可能就會一文不值;搞市場的如果對技術一竅不通,就難以把自己的產品優點向客戶做更有說服力的展示。一個人具有廣博的知識技能,讓其充分發揮、協同效應,才可能做出偉大的成就。有專家通過跟蹤調查研究發現:如果學理的學生不懂文,他的思維方式會受到很大影響,將來創新能力肯定不行。父母應對孩子的“偏科”現象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及時加以解決。中、小學,是孩子的基礎教育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科安排也比較全面,就是為了孩子以后能有綜合的知識,成為復合型人才。
十七、手表定律:給孩子確定明確的目標
尼采說:兄弟,如果你是幸運的,你只需有一種道德而不要貪多。只有一只手表,就可以知道是幾點,兩只手表并不能告訴孩子更準確的時間,只會讓孩子失去對準時的信心。它會把孩子弄的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該以哪一個為標準。
手表定律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能同時由兩個以上的人來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人無所適從;一個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于混亂。同樣,一個孩子不同能時接受父母不一致的教育,否則,他也無所適從。
有一個智力題目:如果盧浮宮失火,當時情況只能走救一幅畫,那么你救那一幅。金獎答案是: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題外話:這個答案應該還包括:最快時間最容易能取到的畫;離自己最近的畫。等等。這與另一個智力題目:自己的媽媽和妻子同時掉水,該先救誰差不多)。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深刻道理,成功的最佳目標未必是最有價值的個,那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
有一位年輕人,在國外深造,他想學的是畫畫,但生活拮據,只好讀書這余打工,他找到一份工作,修剪草坪。這項工作不僅與畫畫沒什么關系,而且常用剪子會把手變的精糙。年輕人開始并不愿意,但現實又讓他只能先做下去。有一次,他不小心剪缺了一個地方,他想盡辦法進行了修補,沒想,這比原先還漂亮。他慢慢的愛上了這份工作,也做的越來越好。以致于他后來的他不用親手修剪草坪了,他的意見比他的技術更值錢。幾年過去了,他在異國立住了腳,過上了富足的生活。親朋都說他成功了,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然而,當他看到當年的畫板的時候,他迷茫了,自己現在算不算成功呢,還是離夢想越來越遠了呢。
成功完全是個人現像,每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一樣,成功定義也就不同。他人的掌聲和喝彩固然令人高興,但最重要的還是自我的評價,如果你知道你的真正需要,就沒必要征求他人的意見了。這也就能解釋,有人身家不菲,還樂意去做義工;有人條件優秀,還愿意到貧苦的地方去工作生活。孩子也有他的價值觀,不要因為他的手表跟父母的手表時間不一樣,就去打亂他的生活。把握住當前機會,也就不會出現猴子拾桃,最后一無所獲的現像了。十八、禁果效應:如何對待孩子的早戀
早戀對青少年而言是正常的,家長不必把它看成大逆不道的滔天大罪,施以重壓。更不應該粗暴干預,而應該理解他們的需求,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了解愛的真諦,以平等的姿態與他們交流自己對人生、愛情、學業的感悟。
“禁果”一詞源出《圣經》。它講的是,一名叫夏娃的年輕人原本對智慧樹上的果實熟視無睹,但上帝著重強調不準任何人偷摘果實,這引起了夏娃的注意和興趣,最終他偷吃了禁果,被貶人間。人們將這種被禁果所吸引的心理現像,稱之為“禁果效應”。
孩子在入學后,就開始有朋友的需求;在青春性,對異性會產生好感,甚至會有感情沖動。我們不要輕易對他們的交往做結論,這個時候,有很多是友情、是愛慕、是好奇,注意引導,就會有好的結果。13歲的德比與艾麗斯走到了一起,一開始家長和老師都全力干涉,這反而讓他們有了共同語言,他們更加接近。后來,校長改變策略,他將孩子和老師都叫去,不僅沒批評孩子們,反而說老師誤會了他們,把他們純潔的友情玷污了。過后,兩個孩子還是照樣來往,但沒過多久,他們就因為沒有共同點而漸漸疏遠,最終,分道揚鑣。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越是難以到的東西,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越高、價值越大。
對早戀或愛慕另一對待方向是,引導或忠告。15歲的韋爾奇喜歡上班長的一位女生,不知道怎么辦。老師告訴他說:像你這么大的時候,我也喜歡上一個小女孩。但父親說,這個小女孩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最漂亮應該在最優秀的大學里。后來,我就努力的考上了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學。果然這里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只要我愿意,我可以和他們任何一個交朋友。現在,親愛的韋爾奇,你認為你說的這個女孩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嗎。
韋爾奇搖搖頭,最后,他考上了一所好的大學。在大學后,他又碰到同樣的問題,他告訴他以前的老師。老師告訴他,工作以后還有更多的女孩子等著你去選擇。
加以引導,將情感轉發為學習動力,這是孩子們樂意接受的方法。另一位故事中,父親對孩子說出一番忠告:你被一位女孩喜歡,說明你很了不起;你喜歡一位女孩,說明你的眼界很開闊。你如果就在這里發展,你可以跟她繼續來往;如果你要在市里發展,應該在市里解決這個問題;在省里發展,就在省里解決;在北京發展,就在北京解決;在國外發展,就出國解決。
在哪里發展,就在哪里解決,是一個非常好的忠告。解決了實際問題,也讓孩子看的更遠。
(注:處理方法、語言,不要對著書著照抄,也要注意自我創新,發展,這樣,才會更有實用價值。)
十九、甘地夫人法則:讓孩子勇敢面對挫折
甘地夫人的兒子拉吉夫12歲時,因病要做手術。面對緊張、恐懼的拉吉夫,醫生打算說一些:手術并不痛苦,也不用害怕。等善意的謊言。可是,甘地夫人卻認為,孩子已經懂事了,那樣不好,她阻止了醫生。她平靜的告訴拉吉夫:手術后有幾天會相當痛苦,這種痛苦誰也不能代替,哭泣或喊叫都不能減輕痛苦,可能還會引起頭痛,所以你必須勇敢的承受它。手術后,拉吉夫沒有哭,也沒有叫苦,他勇敢的忍受了這一切。
在現實生活中,挫折時常出現,就很多挫折常常無法避免,讓孩子勇敢面對,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會更平穩。一家德國公司招聘10名職員,一位青年看見自己沒被錄取,悲痛欲死,回家便要跳河自殺,所幸被親友救下。正當他悲傷之際,從公司傳來好消息,他的成績是被錄取的,但電腦有誤。他欣喜若狂。然而,德國公司再次拒絕了他。理由是:如此脆弱的心理,何以擔當重任。
讓孩子自己多多嘗試,讓他們自己得以教訓,這比經驗往往更重要。很多時候,父母也要常常為他們人為的設置麻煩,例如多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他過于順利的時候,設置一些障礙。幫助他們成長。
二十、真愛法則:教育的真諦是愛
愛,并不是孩子要什么就給他什么,也不是給他多少錢滿足他的物質需要,而是給孩子一種精神上的溫暖和鼓勵,讓他明白父母的苦心和期望,從而改變自己不良的行為狀態。
布賴恩有一個嗜酒如命的單身母親,在缺少家庭溫暖的情況下,是什么讓他去上學的呢。他說:每年都至少有一位老師夸我的作業。因為他們,我才堅持著做我的作業。上中學了,我已失去繼續學習的動力,我的中學校長知道了我的情況,他照顧我,關心我,每次逃學,他總會把我叫到辦公室去談話,就像老爸一樣。所以,我順利的考上一家不錯的高中。但進入高中,沒人再讓以前的校長關心我了,后來我又不斷逃課,跟一些小混混在一起,最后,一起群毆事件,進了少年犯管教管,在這里,遇到一位慈愛的老題。在他的幫助下,我又對讀書充滿興趣,完成高中課程,并考上一所文科藝術學院,并獲得全額獎學金,在讀書期間因參加全美大學生藝術創作大賽獲得一等獎而聞名全國。
美國“兒童問題”專家,教育學家威廉說,這就是“真愛法則”。他說:愛是一個孩子向前的全部力量,教育的秘訣就是愛,教育的捷徑就是愛之路。在孩子調皮時,給他真愛,是用心的關懷、交流,而不是下結論,放任自流。
(合肥家教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