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生村官自殺看大學生村官心理困惑
五味雜陳:大學生村官的心理困惑
8月16日晚,延安市寶塔區川口鄉政府,參加工作剛滿一年的女大學生村官何某,用一瓶農藥,給自己年輕的人生畫上了一個無法追悔的句號。其時,她僅僅27歲。
這已不是大學生村官這個特殊群體中出現的第一例自殺事件。2009年1月2日,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小堡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上吊自殺,年僅23歲。此前,他曾兩次割腕。
雖然這兩起大學生村官自殺事件應該說都只是個案,但已足以警醒人們:是到了認真關注大學生村官心理健康狀況的時候了!特別是在很多大學生村官任期過半,普遍對前途感到迷茫的今天,這一問題顯得尤為迫切。
失落: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剛開始那會兒,我覺得特別失落,想好好表現一下,可是又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這種狀態持續了四五個月。中間好幾次我都想放棄這份工作,最后還是挺過來了。”4月12日傍晚,趙峰坐在沙發上,仔細地回憶著他一年多來的村官生涯。趙峰現在的身份是寶塔區某村支書助理,三年任期從2008年9月開始算起。經過一年多的磨礪,他對現在的鄉村工作已經可以說是得心應手。不過,他對最初的那種失落感仍然記憶猶新。
“我2004年大學畢業后一直在一家保險公司上班,因為勤奮,業績挺不錯的。2008年聽說省上開始招聘大學生村官后就去報了名。”趙峰在保險公司工作時,每年都會有很長時間深入村子與農民打交道。也正因如此,他覺得干好村官這個工作應該不是什么難事。然而,即使剛開始只是做一些日常工作,他也常常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
“現在想想,我當初確實沒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農村的事遠比我想像的要復雜得多。幸好我們村的支書、主任都特別好,他們在處理類似鄰里糾紛這樣的大小事情時常常會帶著我,讓我學習他們是怎么做的。幾個月后,我才算擺脫了最初那種失落的感覺。”趙峰說。
挫折: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無奈
和趙峰一樣,聶涵(化名)也是2008年9月開始在延安某村擔任村官的,職務同樣是村支書助理。
“實話實說,當初我只是單純地為了就業而選擇村官這個工作。但是從成為村官的那天起,我就想真正為村民們做些事情。”聶涵坦率地說。他所在的村子緊鄰城區,前幾年隨著城市的擴展,村民的土地已經不復存在,家家戶戶基本全靠數額不等的征地費維持生計。
“我覺得這樣坐吃山空肯定不行,再多的錢也會有花完的一天,所以我就建議村里,依靠自身地理條件,建一些門面房,發展第三產業,給村民們一個生存的依靠。我原來是學設計的,把圖紙都畫好了,村里也特別支持。但是村集體沒錢,鄉鎮上也不支持,最后只好放棄了,郁悶得很。”聶涵說起這事時,一臉的無奈。干不成大事,就從小事入手。聶涵在工作之余選擇了村里一個貧困戶作為幫扶對象。他不僅給這戶人家的孩子購買學習用品、輔導功課,而且還托朋友給男主人找了一個跑運輸的工作。
迷茫:未來路在何方?
“三年期滿后能給我們一個身份是最好的結果。我們現在的身份其實挺尷尬的,拿著國家的工資,但不屬于政府序列;整天在村子里工作,但又不真正屬于這里。”趙峰的話,代表了絕大多數大學生村官的心聲。同樣,聶涵也希望三年期滿后能通過考試真正步入公務員行列。按照省上規定,大學生村官在工作期滿后報考縣級以上公務員職位,可享受加分待遇。
此外,在研究生考試中,大學生村官也可享受加分、優先錄取等優待。不過,有人就此認為,研究生畢業還得自己找工作,如果想考研,大學畢業就考了,誰還會在村里待了三年后才考?
不可否認,在就業壓力巨大的今天,很多人是抱著從政的心態加入到大學生村官這個行列的。但是,在前景并不明朗的當下,多數大學生村官心里對未來的路充滿了迷茫。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偶爾也會想以后該怎么辦,越想越睡不著覺,有一種恐慌的感覺。我們大學生村官之間也會聊這個話題,大家都很迷茫。走一步看一步吧,沒有辦法。”聶涵說。
破題:雙管齊下方解惑
調查發現,大學生到村任職,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除了失落感、挫折感、迷茫感外,還會產生與在城市工作的同學相比“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以及沒有朋友、缺乏共同語言的孤獨感等心理問題。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政府在選聘大學生村官時應該堅持雙向選擇,盡最大可能讓大學生村干部發揮專長。雙向選擇,即村級黨組織根據村情申報需要學什么專業的大學生,大學生根據自身專業特長選擇希望到什么樣的村任職。同時,根據大學生村干部的專長、個人要求和實際工作需要,在鄉鎮(街道)或區(縣)范圍內有關村之間合理流動,確保把大學生村干部放到最能發揮其專長的地方。
同時,應注重對大學生村官進行心理疏導。要多關心、多過問大學生村干部的工作生活,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多同大學生村官談心交流,注意對他們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不定期邀請具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同志,為大學生村官講授農村工作知識,特別是農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藝術等。
“在認真落實大學生村官各項政策待遇的基礎上,對他們今后出路要作出明確規定,給他們吃下‘定心丸’,這樣才能穩定大學生村官隊伍,讓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農村工作中去。”業內人士認為。
就大學生村官自身心理調節而言,國家高級心理咨詢師林紅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大學生村干部在開始工作時,一定要認清自己,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世主’,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林紅認為,大學生村干部應當先把自己定義成“調研者”,將村子里的情況都調研清楚,在知道自己能夠為村子、村民做什么后,再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成為村子的“建設者”,最終成為村子的“帶頭人”。
除此之外,林紅還開了一些“偏方”:“大學生村干部應當學會宣泄生活和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學會傾訴、找人交流,如果條件不允許,就寫日記或是聽音樂。”林紅建議,大學生村干部最好每周進行三次有氧運動,另外還可以讀一些像《情緒管理》、《我是誰》、《九型人格》等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對調整心理狀態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