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情緒是初中生中考拉分的主要誘因(2)
(2)看書一看就會,其實沒有真會
很多學生在看書的時候,往往如蜻蜓點水,輕描淡寫翻幾頁就算是看過了,無法深入看書。
對于學生來說,深入看書有兩方面:課前看書和課后看書
課前看書
學習重在發現、探索、創新和應用,預習時先要想一想,我們已經學習了什么知識,接下來該學習什么了?自己來個預測。
預習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要了解新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為課上更好地學習做準備。預習時可能對重點知識認識得不清楚,抓得也可能不準,這都沒關系。對預習中感到困難的問題,要做好兩方面的準備。一是查一查,感到困難的原因是什么。是原有知識基礎問題,還是理解問題。如果是基礎問題就要自覺補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決;如果是理解問題,可以記下來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去解決。
課后看書
深入已經掌握的問題,再次尋找問題;
近期所學的整個內容體系是否明確?
本節課與已經學過的什么知識點有聯系?
這個部分的知識學到這里,接下來應該學習什么?
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學的內容創造出來?
(3)題目拿來就做,沒看清條件就做
學生很多時候看到題目,沒有仔細審題,而是急于動手,所以經常出現題目看不清,條件沒有看全就開始做題。這種情況做對的可能就很小了。等到題目做錯了,才恍然大悟:有個條件沒看清楚!
做題目的時候,先寫出明確的已知,求證或求解,然后再做題目,是一種比較好的解題習慣。
失敗的人都會想,我下一次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也會想,下一次一定更成功。
但下一次從什么時候開始呢?
其實下一次就是從現在開始。
人生就是現在,從前只是記憶,將來只是想象,唯有現在才是真實的,把現在抓住就抓住了人生。
一位作家曾經說過:“如果有那么一天,時空倒轉,讓我們從80歲活到一歲,那么,世界上一半人將成為哲學家,世界上一定會多出幾百個百萬富翁”。
大衛·葛雷森說:“我相信,現在未能把握的生命是沒有把握的;現在未能享受的生命是無法享受的;而現在未能明智地度過的生命是難以過得明智的;因為過去的已去,而無人得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