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家教現象研究(二)
一、大學生家教行業產生的原因
大學生家教現象的興起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產物,它是社會重視教育,大學生自身發展要求和師范院校培養目標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社會原因
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千百萬家庭(特別是城市家庭)越來越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之才。對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使家長不僅把“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的愿望寄托在全日制學校, 隨著家長的教育觀念的不斷深入,子女的教育可以完全放心地交由學校這樣一個專門的教育機構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補充作用。但是他們也遇到了難題:
1、知識跟不上
現在中小學所學的知識緊跟時代的步伐,知識的理解主要講究系統性和靈活性,題型選擇的創新性和內容的豐富性。這就使本來就精力有限的家長難以應付,況且有的中小學家長本身文化水平就不高,有的家長雖然是大專或大學畢業,但由于知識的更新和自身工作的繁忙,對中小學的知識已感到陌生。這樣,他們想給孩子輔導,但常常不知從何入手。孩子向父母尋找幫助,時常得到的是似而非的回答。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求助于家教。
2、溺愛造成家長在子女心中的信任度下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作用失衡。
城市中中小學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被尊為“小皇帝”。家庭中如果三代一起生活,孩子的溺愛程度更是到了極致。從小就沒有受過任何挫折的他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往往導致煩躁不安的情緒,家長無論是好言相勸還是批評教育其產生的效果也不是很明顯,因為這一時期的孩子處于叛逆期,對家長的照顧與關心理解甚少,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向社會求援以彌補家庭教育的缺憾。人才濟濟的高等學校,尤其是精力充沛以師范為專業的大學生當然成了家長們的首選對象。
3、學校教育的弊端使得學生求助于家教。
目前我國學校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質教育,但是,學校培養學生哪些素質?通過哪些教育形式和教學手段來培養這些素質?學校教育畢竟的重要內容是傳授知識,也就是說主要通過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那么,教學內容和能力、素質的關系如何?不同學科的知識和素質之間的對應關系是怎樣的?……這一系列的理論研究都是缺失的甚至是空白的,所以素質教育的真正落實還有待于時日。可以說,這種轉型期的混亂現象是家教滋生的土壤。
學校教育的執行者是教師,當然,素質教育的實施者也是教師,高素質的教育需要高素質的老師。但是,目前我們的教師隊伍的素質是否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學校得不到應有的知識——嚴格說來是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或者達不到應試的要求,因此求助于家教。
(二)大學生自身的需要
改革開放使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大學生的思想理念不斷得到提高,大學生不滿足與“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而對于促銷行業或餐飲行業的臨時打工不僅對所學專業聯系不大而且花費課余時間較長。選擇家教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渴望了解社會
進入大學以后,大學生的成人意識明顯增強,當代大學生 已不完全滿足于校園生活,他們已把自己的視野擴展到大學校園之外,期待著早日到社會上去感受時代的脈搏。所以家教是他們的首選之一。
2、鍛煉能力的心情迫切。
社會發展,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使大學生由過去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逐步轉向知識與能力并重。大多數專業的學習使他們開始意識到語言表達能力、分析教材能力、組織教學能力 、了解教育對象等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些能力光靠課堂是學不來的,必須到實踐中去鍛煉。大學生的上述要求和社會對家庭教師的要求正好達成默契。這兩種需求互相作用 ,形成了大學生家教活動興起的內在原因。